第140章 阿源(2/2)

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,www.xitongliuxs.cc,若被浏/览/器/转/码,可退出转/码继续阅读,感谢支持.

孙氏家族是禹州名门望族大世,出了好多文豪大儒,孙沐学问极好,十六七便开始科举,连中大三元元,拿了状元也不过二十出头,夸一句少年天才也不为过人物。

跟恪守规矩,不敢丢了世族颜面孙氏子弟不同,孙沐性格豪放,不拘小节,洒脱自在,天赋,看文章过目不忘,很有文人风流气质。当年还年轻力胜的雍帝十分欣赏,在孙沐入翰林时,便时常宣进宫伴驾。

孙沐连圣上作诗都有胆子批两句。

雍帝不仅不生气,甚至十分高兴,说孙爱卿待朕忠心会说实话。

当时禹州孙红极一时,鲜花锦簇门庭若市,一到节日,全京城文人豪客争相相邀孙沐去赏花作诗喝酒。

后来孙沐入内阁,做了几年官,不喜官场争斗,跟着圣上请辞。雍帝惜才没允,调了孙沐去国子监教学。之后没两年,年三十五孙沐有得了一子,取名源。

孙沐爱极这个儿子,亲自教导,这阿源继承了孙沐天赋,也是有过目不忘本事,六岁便能作诗,七岁能写赋。

周子蕴八岁入国子监求学,得了老师青眼,收为徒弟,跟着师弟阿源作伴写文章读书有十年,可以说青梅竹马一同长大。

他把师弟当作最亲最近之人。

结果他中探花那年年末,师弟阿源大雪日跳湖死了。

空有一身本事,却无施展。

周子蕴知道,老师自责悔恨不已,不该教阿源读书识字,不该让阿源看到那些天地,若阿源么都不会,懵懵懂懂未启蒙未开智,便不会痛苦。

明明一同长大,他处处不如师弟,可他入了庙堂,得了圣上青眼,能施展抱负理想,师弟便只能这么看着,如何不痛苦。

周子蕴悔恨,悔恨自己一身学问,悔恨当年没能多陪陪师弟。

若可以,他宁愿不要这一身学问,不要当官,不去科举。

可一切,晚矣。

周子蕴叹了口气,裹着被子睡了,可一闭眼,还师弟笑脸,说师兄这个你吃着尝尝,师兄不要怕,这虫子有这么可怕吗,你尝吃起来很脆,烧壳子酥脆……

师弟胆子大,奇心,又吃,什么都敢尝,什么都敢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