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4章 设凌烟阁,评选开国二十八功臣(2/2)

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,www.xitongliuxs.cc,若被浏/览/器/转/码,可退出转/码继续阅读,感谢支持.

与此同时,一旁的工作人员也顺势开口介绍。

凌烟阁二十八功臣。

第一人,李翊。

第二人,关羽。

第三人,陈登。

第四人,张飞。

第五人,鲁肃。

第六人,荀攸。

第七人,赵云。

第八人,马超。

第九人,麋竺。

第十人,吕布。

第十一人,刘晔。

第十二人,黄忠。

第十三人,陈到。

第十四人,臧霸。

第十五人,田豫。

第十六人,牵招。

第十七人,徐晃。

第十八人,张郃。

第十九人,高览。

第二十人,张辽。

第二十一人,陈群。

第二十二人,徐庶。

第二十三人,庞统。

第二十四人,袁胤。

第二十五人,张绣。

第二十六人,贾诩。

第二十七人,简雍。

第二十八人,刘琰。

榜单公布完毕之后,底下立马炸开了锅。

“这刘威硕何德何能,竟能位列凌烟阁二十八席?”

魏延指着金榜,面红耳赤,愤愤不平。

“我原以为这上榜之人当是功臣元勋,那某也服气。”

“只是似这般人物,靠谄媚主上上榜得来提名。”

“那某也能上。”

话音方落,许褚当即出言嘲讽:

“你上什么上,你上炕都费劲?”

嗯?

魏延闻言,红脸大怒,见是许褚。

乃欲拔刀喝斥:

“汝乃何人,敢对吾出言不逊?”

“便对汝出言不逊,汝又待怎的?”

许褚全然不惧,意欲拔刀对之。

两人都是悍猛之将。

而许褚又是刘备的保镖,魏延又是李翊的人。

他俩一起冲突,周围人无一人敢上去劝架。

“咳咳咳……”

就在两人剑拔弩张之时,忽闻廊下传来两声轻咳。

但见李翊负手而来,紫袍玉带映着朝阳,晃得人睁不开眼。

方才还喧嚷如市的庭院,霎时鸦雀无声。

“诸君好兴致啊。”

“这凌烟阁功臣刚评选出来,尔等便要手底下见真章了?”

说着,走至许褚、魏延二人跟前,原本平静的脸色忽然一变,厉声叱道:

“还不把刀剑放下!”

许褚最先将剑收好。

魏延望了眼李翊,才缓缓将刀收入鞘中。

李翊又走至榜文面前,指尖轻抚榜文金边。

“昨夜陛下与李某二更方定此榜。”

他忽然转身,目光如电。

“诸位该有些真知灼见。”

众人额头沁汗,各自低头不语。

“当然——”

李翊忽然笑若春风。

“诸位若有异议……”

“可具表呈递。”

“何必学那市井之徒,当街鼓噪呢?”

言外之意,这榜单是我李翊跟刘备一起评选出来的。

你们谁要是有异议,大可以私下里来找我们。

跟我们说说,我们哪里“选错”了。

人群最后,新晋凌烟阁功臣刘琰正缩着脖子往后躲,却被李翊一眼钉住。

“刘从事!”

“听闻你昨日在府中设宴庆贺?”

刘琰被李翊这么突然一点名,唬得腿一软差点跪下。

“下官……下官……”

“该贺。”

李翊亲手扶他,“正好后日大朝,陛下要你当众讲讲江夏水战。”

拍拍他肩膀,“可别.辜负了这凌烟之位。”

众人噤若寒蝉,皆不敢发声。

“如今我们的国家正在经历政权更迭,正值多事之秋。”

“诸位应当团结于内,一致对外。”

“不可使魏贼、吴贼有可乘之机。”

“公等可明白?”

李翊目光逡巡一圈,环视众人。

众人齐齐拱手,大声回道:

“谨遵相爷教诲!”

在经过李翊的敲打之后,接下几日倒也相安无事。

……

建安十七年七月甲子,雒阳南郊。

晨曦初露,七十二面赤旗猎猎作响。

刘备头戴十二旒冕,身着玄衣纁裳,腰佩太阿剑,缓步登上受禅台。

台下三公九卿、四方将领肃立,羽林郎执戟如林。

王朗在祭坛上,高声朗读祭文:

“惟建安十七年七月甲子,越十二日丁巳,皇帝备,敢昭告于皇天后土。”

“汉有天下,历数无疆。”

“群下将士,以为汉祀堕废,备宜延之,嗣武二祖,躬行天罚。”

“备惧无德忝帝位,询于庶民,外及遐荒君长。”

“佥曰:天命不可以不答,祖业不可以久替,四海不可以无主。”

“率土式望,在备一人。”

“备畏天明命,又惧高、光之业,将坠于地。”

“谨择吉日,登坛告祭,受皇帝玺绶,抚临四方。”

“惟神飨祚汉家,永绥历服!”

读罢祭文,李翊率众官奉上玉玺。

刘备受了,捧于坛上,再三推辞曰:

“备无才德,请择有才德者受之。”

李翊奏曰:

“王上平定四海,功德昭于天下,况是大汉宗派,宜即正位。”

“今既已祭告天神,复何让焉!”

文武各官,皆呼万岁。

辞让之礼过后,刘备这才以其浑厚的声音,大声说道:

“朕承天命,继汉正统!”

“在此宣布——”

“国号为汉,年号章武!”

汉朝属火。

而章字五行属火,故用章便意为延续汉的火德。

此外,章通“彰”。

誉为彰显自己的一统天下的武功。

至此,汉室正式完成三兴。

自刘邦、刘秀之后,刘备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汉朝。

史称齐汉、季汉。

后世也称其为大汉第三帝国。

在定下国号与年号之后,礼官高声唱道:

“拜——”

万民俯首,山呼万岁。

声震九霄,惊起满城飞鸟。

登基大典完成之后,众人转入德阳殿进行册封大典。

这也是众人翘首以盼的。

此前不少人都立下赫赫战功,刘备只给赏赐了些金银,加赐了点食邑就结束了。

现在刘老板你终于给咱公司整上市了,也该给咱老兄弟分红了!

德阳殿内,金碧辉煌。

礼官高声唱道:

“立刘禅为皇太子!”

十一岁的刘禅出列受玺,胖乎乎的脸上满是庄重。

比起此前他稚嫩青涩的模样,此刻受封太子时,他已显得颇知礼数了。

刘备见着阿斗如今的模样,也露出了老父亲的欣慰笑容。

看来阿斗这孩子在河北被教的不错。

也是,那里有相父,有姨母,有母亲。

还有一堆哥哥姐姐,弟弟妹妹。

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,确实对他更好。

待在下邳,自己这个齐王能陪他的时间终究是太少了。

说到底,孩子最需要的还是陪伴呐。

“父亲。”

再次见着刘备的刘禅,此刻也是泪湿眼眶。

“阿斗,该叫父皇了。”

袁瑛自身后轻轻将刘禅抱住,小声温柔地提醒着他。

刘备见着袁瑛,沉声说道:

“原来你还知道回来?”

袁瑛撇了撇嘴,有些委屈地嘟囔道:

“常言道,嫁鸡随鸡,嫁狗随狗。”

“妾既为君妻,自当随君左右。”

咯咯~

银铃般的笑声自右侧传来。

循声望去,袁莹挽着李翊的胳膊迎面走来。

阿姊受封皇后,她也是带着全家人跑来雒阳凑热闹。

身为丞相夫人,自然是有资格进入德阳殿,一观册封大典的。

“夫妻之间岂有隔夜之仇,陛下如今贵为万民之主。”

“不可为小事而忧于心。”

李翊出声开导。

袁莹也掩唇笑道:

“~对啦,姊姊现在也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了,小妹恭喜了。”

袁瑛面露红霞,向李翊夫妇道谢。

“子玉先生、还有阿妹,这段时日多谢你们的照顾了。”

她凤冠霞帔,从容拜谢,走至刘备身旁。

刘备说道:

“朕非为见你,唯想见理儿耳。”

袁瑛望着他的眼睛,问:

“你不想见我,你当真不想见我么?”

李翊乃出言解释道:

“皇后有所不知,陛下命我将你们从河北接来之时。”

“还特地叮嘱,务必要让皇后一起来雒阳。”

“当真?”

袁瑛眸中一亮,转头看向刘备。

“咳咳。”刘备轻咳一声,“朕只是不想在册封大典时,无有皇后罢了。”

“夫君,你瞧他们。”

袁莹将头轻轻靠在李翊肩上,一副磕到了模样。

李翊耸了耸肩,将袁莹的头抖开。

“殿上这么多人,注意形象!”

“卿卿我我,像什么话!”

袁莹被抖开后,朱唇微嘟,白李翊一眼:

“我偏要如此!”

竟又往前一扑,非要靠在李翊肩上。

“莫闹。”

李翊压低声音去捉她捣乱的手,反被夫人在掌心轻挠三下。

“大喜的日子,便由我任性一回嘛。”

“不行!”

李翊果断拒绝,却并未再将袁莹推开。

因为此刻,刘永也被甘夫人牵了过来。

刘永、刘理两个亲儿子既然都到齐了,刘备当即让礼官宣布。

“封刘永为鲁王,刘理为梁王。”

两位少年皇子稚声谢恩。

而就这在时,当礼官念到“封刘封为翼王。”时,满朝哗然。

须知,刘封并非刘备亲生。

仅仅是刘备巡县荆州时,收的一个义子罢了。

“一个假子,居然能够封王?”

众人虽未张口明说此话,但刘备却能从百官脸上读出来这个意思。

“兄长,到底还是太仁厚了!”

关羽凤眼微眯,捋着长髯,无奈叹息。

“只盼日后不要惹出祸事来。”

他是一个传统的人,肯定不会真把刘封当刘备儿子看待。

张飞也道,“俺早就看出兄长对这假子甚为优厚,只是未曾想竟会给他封王。”

“二哥说的对,兄长到底还是太善良了!”

其他人不敢多嘴,但两位叔叔可是有一说一。

刘封被封王自然是受宠若惊,但惊喜过后,便是无穷无尽的压力。

刘备早料到这一出,便径直走到刘封跟前,正色说道:

“封儿,诸子之中,属你最为年长。”

“汝虽非朕亲生,但经过这段时日的相处。”

“朕观你战场上,是一个敢于冲先的将军。”

“战后,是一个照顾士兵,同情民众的善人。”

“知道朕为何要封你为翼王么?”

“《诗经》云,如鸟斯翼。”

“你作为兄长,当好生照顾你的弟弟们。”

刘封垂泪谢恩:

“父皇教诲,儿臣铭记于心。”

刘备转身走时,又留下一句话:

“记住,若不想被别人瞧不起,就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。”

诸子封王完毕之后。

接下来,便是众人翘首以盼的功臣分封了。

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