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6章 开两汉之先河,最高权力的合法汉相(1/2)

我们马上记住本站网址,www.xitongliuxs.cc,若被浏/览/器/转/码,可退出转/码继续阅读,感谢支持.

却说,李翊受封护国公。

成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,被汉朝官方承认的国公。

上一个安汉公则是王莽,已经被官方定义为了叛逆。

如今刘备希望李翊能与王莽成为两个极端。

他簒逆汉朝,你守护汉朝。

守护我们一起打下来的汉朝江山。

“李翊听封!”

在李翊成为季汉第一个合法的异姓国公之后,他也将成为第一个接受汉官职位的人。

毕竟此前其所领的官职,都属于齐官。

“臣在!”

李翊应声上前。

“命汝为丞相,录尚书事。”

“授开府特权,限两百人。”

不出意外,李翊成为了汉朝丞相。

此前齐相,如今汉相。

总领朝政,可以决策国家大政、监督百官、甚至掌军事动员令。

这一个封赏,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。

李翊不当汉相,谁来当汉相?

只不过这一个丞相,要比之原来的齐相可威风多了。

齐相至少在名义上,只是管一个诸侯国。

诸侯国下的二把手。

出了齐国,见着刘协,名义上也得低头。

而汉相,则是真正的天下二把手。

真正意义上的,一人之下万人之上。

“恭喜丞相!”

陈登率先拱手,发自真心地祝福好兄弟受领丞相之位。

而随着这一开口,其余朝臣也都纷纷反应过来。

齐齐向李翊作揖道贺:

“恭喜丞相!!”

丞相负责监督百官,大伙儿可得抓紧时间露个脸,争取给李翊留下一个好印象。

虽然这么多人,李翊不一定都记得住。

但谁不上前道喜,那李翊肯定记得住。

当李翊接受丞相之职位后,按理说接下来该关羽受封了。

结果礼官忽然唱道:

“丞相慢行!”

“陛下封赏尚未结束。”

哦?

此言一出,莫说文武百官,便是李翊也都感到诧异。

他爵位也受了,职位也受了。

各种特权也加上了。

刘备还有什么东西,是需要在大庭广众之下,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专门封赏给自己的?

但很快,礼官就揭晓了这个答案。

“封李翊为大司马大将军!”

唔!

此言一出,满朝皆惊。

陛下居然恢复了武帝时期大司马大将军一职!

此前说过,这个职位原本是武帝对于卫青封无可封的情况下,在大将军之前再冠了一个大司马之名。

如果把大司马大将军这个职位单独拎出来,它是比丞相的职权范围还要大的。

因为他不仅仅是全国最高军事统帅,同时作为皇帝的最高辅政大臣,有权参与国家重大决策。

等于是间接分走了一部分丞相的权力。

但问题是,李翊已经是丞相了。

如果再给他大司马大将军之位,就等于是让其总领全国政务,全国军务。

真正意义上,军政一把抓。

当然了,早在徐州创业,再到刘备称齐王时。

李翊就在干军政一把抓的事儿。

后来去到河北以后,李翊的职权范围,基本上被限制在了北方。

鲜少插手南方事务。

但如今,刘备授予李翊双职。

便等于是真正确立了李翊军政一手抓的政治地位。

“陛下!”

李翊赶忙上前请辞:

“臣德薄智短,任丞相尚且感到能力不足。”

“如何能够胜任大司马大将军一职,掌管全国军务?”

话落,又一指身后一众战功赫赫的武将。

“关云长、张益德、陈元龙、马孟起、吕奉先皆是功名赫赫之辈。”

“才华胜某十倍,当受此职。”

李翊保持了自己一贯做人的态度。

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。

面对接近于捧杀的封赏,李翊果断让贤。

专门点了几员大将。

这几员大将都是久经沙场,累立战功。

更关键的是,他们私下里都与李翊关系不错。

故李翊纵然自己不当,也乐得做一个顺水推舟的人情。

刘备站起身来,牵唇笑道:

“丞相休得过谦。”

“汝自徐州时,便跟在朕身边。”

“朕清楚你的能力。”

“若说运筹帷幄,决机于两阵之间,无人能够胜你。”

“朕遍观朝中诸臣,属你最为合适。”

“至于爱卿举荐的大臣,朕另有封赏。”

刘备这话说的也是滴水不漏。

先肯定李翊的能力,然后解释原因。

最后再给关羽等人一个台阶下。

不是不给你们,而是你们另有封赏。

其实,授予李翊军政双职也是经过刘备深思熟虑的。

早在中原大战开始之前,刘备就一直在筹划这件事了。

关于恢复大司马大将军一职,刘备甚至私下里连跟李翊都没有沟通过。

直接在册封大典上,打了满朝文武一个措手不及。

这样做的原因,主要有三点。

第一,刘备一直觉得自己亏欠李翊,跟着自己创业十八年。

虽然得了高位,却为了国家之事每日操劳,累死累活。

所以一直想找个机会补偿他。

当然了,

给了他最高军事统帅之职,虽然是一种无上殊荣,但也加大了李翊身上重担。

之后的他,只会更加忙碌。

这便要说到第二点了。

李翊受领丞相之位,毋庸置疑。

但最高军事长官,刘备考虑再三,还是觉得应该由李翊来担当。

正如李翊自己常说的那样,“能力越大,责任越大。”

刘备遍观诸将,实在找不到能够平替李翊的人选。

关羽、张飞、吕布、陈登、马超,他们军事专业能力倒是合格。

但选官,并不是只看专业能力。

尤其是最高领导,如果你只有专业能力的话,那是绝对做不好这个位置的。

以上五人,都有性格缺陷。

关羽处理不好与士大夫的关系,张飞处理不好与兵子的关系。

吕布好酒色,懒散,必不能够尽心竭力办事。

换句话说,以上这些人,他们都不是专业的职场人。

如果不是职场人,就不能够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。

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的矛盾、利益纠纷。

刘备手下倒也有不少职场人。

你比如说张郃、张辽、徐晃,他们都是标准的职场打工人。

非常会来事儿,且军事素养绝对合格。

但是,他们毕竟是降将出身。

没理由能够压在关羽、张飞这些元从的头上。

因为别的不说,这俩哥们儿肯定不干。

就历史上刘备给黄忠封一个四方将军,关羽都要闹脾气,甚至直接拒绝刘备的任命。

何况是矮几个降将一头呢?

这从侧面也更加能够反应出,不能让关张二人担当国家单位中如此重要的职位。

所以,思虑再三。

刘备最终把目光放在了李翊身上。

首先李翊的能力、威望还有战功是绝对够的。

百战百胜的战绩摆在那儿。

其次,李翊人缘好,会来事儿。

跟同事们的关系都处的不错。

这一点其实很重要,甚至比你的专业能力更重要。

因为你能力再强,同事们不配合你,你也无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。

第三点,其实也是最重要的一点。

那就是刘备感觉,自己在有生之年,甚至未来五百年。

都很难找找到像李翊这样文武双全,六边全能,极会来事儿,且志虑忠纯的人了。

换作任何人,刘备都不放心,唯独李翊例外。

“此双职非卿不能受,请爱卿领之!”

刘备再次出声相劝,几乎是用不容拒绝的语气。

他的言外之意是,我知道子玉你在担心什么。

把国家最高行政权、监察权、军事权全部交到一人手上,可能在将来会出事。

但……

将来之事,将来再说。

我此刻,只相信你一人。

也只有你一人,有资格军政一手抓。

言外之意,如果哪天李翊退了。

不用李翊说,刘备自己都会主动收回相权与军权。

毕竟刘备自己也不相信,有人有能力再次获得此殊荣。

它的条件太苛刻了。

不仅要文武双全,能力极致,处理好与同事手下人的关系。

还要获得君主的绝对信任,光这一条,就能够淘汰掉无数人。

而就是这么苛刻的条件,李翊恰好具备。

“未来之路甚难行走,朕身边不能没有子玉相陪。”

刘备将手轻轻搭在李翊身上,目光与之对视。

“勿负朕躬!”

李翊望着刘备的眼神,旋即定了定心神。

“臣领命!”

仅三个字的回复,却振聋发聩。

这是责任感,历史责任感。

即便李翊早就说过,平定天下后就要隐退。

但历史的责任感,不允许他这么快就退。

“善!善!善!”

刘备紧皱的眉头终于松开,转而露出一抹骄傲的笑容。

“……子玉,朕一直敬你为师长。”

“但你年岁又比朕小上许多,朕今日,发自内心为你感到骄傲。”

刘备拍了拍李翊的肩膀。

重新回到了龙椅上,冲礼官使了一个眼神。

礼官会意,高声唱喏道:

“关云长,上前听封!”

关羽应声上前。

众官这下明白,只有封赏李翊时,刘备要专门单独起身。

这也算是给到李翊的一个额外殊荣。

“封关羽为大将军,领汉寿公,食邑一万户!”

不出意外,关羽也受封了国公之位,成了季汉第二位万户食邑。

只不过他的大将军职权范围,自然要缩水不少。

毕竟李翊已经拿了大司马大将军,已经是全国最高军事统帅了。

而关羽的大将军,则相当于国防那边的最高长官。

可以指挥战时军队,平时也能够统辖京师禁军,以及四方都督。

而李翊的大司马大将军,却是军委那边的最高长官了。

两者自不可相比。

“臣关羽,谢主隆恩!”

关羽屈膝下拜。

“云长请起!”

刘备笑吟吟地示意关羽起身。

众朝臣齐齐拱手道贺:

“恭喜关公!”

功臣封赏,是按凌烟阁顺序排的。

接下来便是陈登。

“陈登领淮南总督,广陵公,食邑九千户。”

淮南总督是新设的职位。

刘备把广陵郡、寿春郡、九江郡合并成了淮南大郡。

而淮南总督之职,可以监察荆州与扬州。

也就是说,刘备正式承认了陈登江南军功领袖的身份地位。

当然,这也是大势所趋。

毕竟此前扶持诸葛亮及荆州的计划失败了,陈登成为江南军功第一人是众望所归。

“元龙恭喜你。”

李翊率先走至陈登跟前,向他祝贺。

“如今你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志向。”

陈登一直怀有吞并江南之志,以此为毕生志向。

创业之初,李翊帮助刘备拉拢这位徐州豪族,便提出让其去广陵的计划。

陈登感念李翊的救命之恩,听从了。

如今过去十八年,陈登终于完成了自己的梦想!

“子玉,我陈登一生鲜少佩服他人。”

“当今圣上是一个,而你是另一个。”

“登发自内心感激你,若无当年兄弟之谏言,愚兄断难能有今日。”

呵呵……

李翊微微一笑:

“如今你回到江南,而吃遍四海的鱼脍了。”

“不过可别忘了,翊教你的吃法。”

“还是记得多吃海鱼,少吃河鱼。”

“呵呵,那是自然。”

“愚兄穷极半生,才有今日,可得惜命,与兄弟多吃两年的鱼脍呢。”

“兄弟如今当了丞相,也算是大忙人了,若是得空。”

“可得来江南找我,由我做东,请你尝尝五湖四海的鱼脍。”

“一言为定?”

“一言为定!”

二人相识一笑。

“好了,快去向陛下谢恩罢。”

“嗯。”

陈登来到刘备跟前,纳头下拜。

“陈登,谢主隆恩!”

“元龙快起!”

刘备面露欣慰之色,望着陈登。

“元龙乃是湖海之士,豪气贯云。”

“如今当了淮南总督,总制江南,可勿要松散懈怠。”

“陛下放心,登愿以项上人头担保。”

“只要登一息尚存,管教江南无虞。”

刘备新设的淮南总督,刻意强调了一项特权,那就是总制江南。

而扬州严格意义上讲,亦属江南。

刘备此设的目的,自然也是希望陈登压制东吴,甚至伐灭吴人。

毕竟以如今的汉朝体量,根本不需要举国动员,劳民伤财。

本章节未完,点击这里继续阅读下一页(1/2)